
从某校园融合工作室得知就目前可调查的范围内国内每年有500万以上的特殊儿童进入校园融合,其中主要部分是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融合被广泛谈论,就自闭症儿童及自闭症儿童融合我也有着自己的看见。
我认为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都是儿童,与众儿童不同的地方是言语行为交往特征的不同。自闭症儿童的幼儿园融合就是带着不同言语行为交往特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与普通儿童一同幼儿园生活。
在经历8年的融合教育工作时发现家长朋友们对融合有着本质的误区,认为幼儿园融合意义就是要学会剪刀使用、拍球、查数、书写等技能,跟上老师要求,完成家庭作业。我想我们在讨论自闭症儿童融合意义是什么之前,一定要知道幼儿园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幼儿园会在语言、数学、音乐、美工、生活常识、常规、品格的塑造、道德意识、生活秩序、交际能力、给儿童有形的启蒙和无形的塑造。
有形是指老师借鉴有形的教具启蒙儿童数学、音乐、艺术、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
无形是幼儿园老师在生活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思想、品格、道德、心灵,从而塑造儿童的个性。
同时,儿童与同伴、老师交往中建立起来丰富的口语、生活秩序、交际能力。
所以我们看见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不仅给儿童各种智能的激发,也在思想、意识等心灵层面给予塑造。因而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幼儿园融合的意义是以体育活动、美工等课程开始介入自闭症儿童幼儿园生活,最终与其他儿童一样通过潜移默化对自闭症儿童品格、道德、心灵等思想层面的影响。

很多家长在讨论入幼儿园有很多苛刻条件,其实入幼儿园的条件不是阻止自闭症儿童入幼儿园的硬性规定,而是通过这个测量评定一个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度,指导该儿童做出适合的教育选择。例如以国家幼儿园指南《纲要》为参考,2-3岁儿童幼儿园教育以保育教育为主,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促进生理机能的发育,配合进行兴趣、爱好的启蒙。 通过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入园的基础是能自理或半自理、需求性口语表达、没有攻击性行为或少有攻击性行为,稳定的情绪。这些属于该年龄段的生理发展基本标志,也是儿童走出家庭走进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标识性基础能力。
经历过融合的我们看见自闭症训练机构与幼儿园课程之间出现断层,机构训练与幼儿园生活是割裂的 。很多从机构出来的孩子进入到幼儿园后出现不适应环境、不理解、情绪问题、在机构的能力不能体现出来。这在融合幼儿园的教师反馈中得到70-80%的数据确认。得到在家长的反馈中得到90%的确认中被边缘化。不得不退出或者被要求带辅助老师。
其实在机构中能够作预科课程是一个非常好的衔接。首先对外显的环境有所适应,在课程结构上与特教机构衔接,在心理内部机制上品格、道德、秩序感等心理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样想法试行时我们说说幼儿园融合策略的重要性。幼儿园融合策略包含融合课程的策略、辅助人员辅助的策略和协调幼儿园、家庭、儿童三方合作的策略。
(1)幼儿园融合时间由少到多,机构时间由多到少的转变。
例如根据孩子的能力测评出这个孩子在运动方面参与度高。那么我们可以先开始在运动课这一节课成为孩子的融合起点。叫孩参加幼儿园的下午一节运动课。其他时间在机构或家庭训练。
当一节运动课能够80% 参与同伴互动、听取老师指令、。我们需要开发第二个课堂。比如美工课。这样当美工课80%能够参与同伴互动、配合老师指令。我们在增加第三个课堂的参与。同时,机构课逐渐减少。
(2)降低自闭症儿童不安全感
❶时间安排提前预知 ❷有针对性预习幼儿园生活的重点,确保参与的部分是能力所及的❸融合辅助人员的参与❹正强化的增强
❶辅助程度由多到少
❷多用鼓励性语言,社会性语言、代币。
❸辅助人员不主导课程、不重复主讲老师指令。
❹辅助人员创造课上与主讲教师互动的机会;创造课下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❺自闭症儿童利索能及的部分给予独立性尝试
辅助人员了解指导该儿童的能力后与任课教师协商,在哪些环节可以给予表现机会,哪些环节需要老师给予提示。
辅助人员根据儿童能力制定家庭学习建议,并定期协调幼儿园与家庭三方会议,帮助自闭症儿童更愉快的进入幼儿园生活。
自闭症儿童机构教育阶段,已是百家争鸣。幼儿园融合教育阶段是个新的起点,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相信幼儿园融合教育阶段在不久的明天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转载请署名!